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5篇
  免费   1809篇
  国内免费   583篇
化学   2730篇
晶体学   53篇
力学   301篇
综合类   75篇
数学   155篇
物理学   44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生物软组织力学活体测试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海平  刘正津 《力学进展》1995,25(3):401-40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生物软组织如皮肤、粘膜、肌腱、肌肉、神经和血管等活体状态下进行力学测试的新技术和新的试验装置,讨论了离体和活体生物力学性质之间存在差别的可能因素,以及活体生物软组织力学试验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MB2镁等四种金属材料的本构关系和动态断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炸药爆轰-分离飞片加载装置与电容传感技术相结合,由高速示波器连续记录靶板自由面速度剖面,通过波剖面的时间分辨测量,研究了MB_2镁、LY-12铝、钨合金、2169钢四种金属材料的动力学响应特性,给出了这几种材料在弹性-理想塑性模型假设下的本构关系,还给出了它们的动态断裂强度,并对标准化层裂强度与破坏比功、屈服强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3.
彭云  李喜德 《实验力学》2006,21(5):553-558
在表面微型机械结构的制造过程中,强的毛细相互作用常常使得组成这些结构的微桥、微梁与基底粘附而导致失效。而在微尺度实验中,微桥与微梁又是微尺度材料常数和性能检测的常用的试件样式,如果实验中加载端与被检测的微尺度试件发生毛细粘附,将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本文应用微悬臂梁试件,讨论微梁与基底间的毛细粘附作用,并通过能量原理计算其粘附力的大小和试件几何尺寸、粘附面距离、粘附液体特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应用微散斑干涉,检测粘附平衡态时微桥和微梁的粘附力以及由毛细粘附所导致的弯曲变形,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4.
从微观能量传输角度,对飞秒脉冲激光的辐射传热及其产生的金属薄膜吸附层分子脱附过程的能量输运机理进行了研究。以非平衡态传热和随机过程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描述吸附分子脱附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分别对单脉冲与双脉冲飞秒激光辐射下,金属Ru基体表面层的电子和声子的温度分布、吸附层分子CO的脱附概率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与实验规律相符,为飞秒脉冲激光应用于微机电系统中杂质脱附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提高以TADF材料作为主体、天蓝色荧光材料作为客体的混合薄膜的OLED器件光电性能,我们调整了器件结构,使主体材料发挥其优势。制备了基本结构为ITO/NPB(40 nm)/DMAC-DPS∶x%BUBD-1(40 nm)/Bphen(30 nm)/LiF(0.5 nm)/Al的OLED器件。研究了主-客体材料在不同掺杂浓度下的OLED器件的光电特性。为了提高主体材料的利用率,在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之间加入10 nm的DMAC-DPS作为间隔层;然后,在阳极和空穴传输层之间加入HAT-CN作为空穴注入层,形成HAT-CN/NPB结构的PN结,有效降低了器件的启亮电压(2.7 V)。测量了有无HAT-CN的单空穴器件的阻抗谱。结果表明,在最佳掺杂比例(2%)下,器件的外量子效率(EQE)达到4.92%,接近荧光OLED的EQE理论极限值;加入10 nm的DMAC-DPS作为间隔层,使得器件的EQE达到5.37%;HAT-CN/NPB结构的PN结有效地降低了器件的启亮电压(2.7 V),将OLED器件的EQE提高到5.76%;HAT-CN的加入提高了器件的空穴迁移率,降低了单空穴器件的阻抗。TADF材料作为主体材料在提高OLED器件的光电性能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6.
大科学装置中低温设备的氮低温冷量需要日益快速增长,为减少能耗和保障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基于大科学装置氮低温系统运行需求,介绍了氮低温制冷循环系统在国内外大科学装置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目前大科学装置中应用氮低温制冷循环系统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以氮制冷机为核心的氮低温制冷循环系统在未来大科学装置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7.
以B 3 PyMPM∶Cs/Al/HAT-CN作为电荷生成单元制备高效叠层绿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叠层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和最大流明效率分别为172.2 cd/A和111.0 lm/W,在5 mA/cm^2电流密度下,叠层器件的电压和亮度分别为传统器件的2.04倍和2.84倍.为了探究叠层器件性能优于传统器件的原因,研究了电荷生成单元内的电荷产生和注入过程,以及薄层铝对电子注入特性和电荷生成单元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荷能够有效地在电荷生成单元内产生并顺利注入电子传输层中,B3PyMPM∶Cs和HAT-CN间Al薄层的插入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子注入效率及器件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8.
设计了一种宽带的基于混合表面等离子体弯曲波导的偏振分束转换器, 使用有限元法计算硅波导、混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的模场分布和有效折射率, 为器件建模仿真分析提供了依据. 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法优化器件结构, 以获得最佳的性能参数. 由于混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的双折射增强, 设计获得的偏振分束转换器具有超小尺寸和宽带的工作特性. 仿真结果表明 在1550nm的中心波长处消光比大于23dB, 插入损耗小于0.8dB; 在80nm的带宽上, 横磁偏振光转换为横电偏振光的偏振转换效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109.
The bending of the Euler-Bernoulli micro-beam has been extensively modeled based on the modified couple stress (MCS) theory. Although many model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literature,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ntroducing an improved model in this context.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 the thermoelastic vibration of a micro-beam exposed to a varying temperature du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itial stress employing the MCS theory and generalized thermoelasticity. The MCS theory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aterial length scale effects. Using the Laplace transform, the temperature, deflection, displacement, flexure moment, and stress field variables of the micro-beam are derived. The effects of the temperature pulse and couple stress on the field distributions of the micro-beam are obtained numerically and graphically introduc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emperature pulse and couple stres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all field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10.
Shock test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survivability of an equipment under shock environment in aerospace and military industries. One of the problems faced in conventional shock testing devices is the need for redesigning of the geometry whenever the responses to different shock environments are tested. To circumvent the redesigning processes, a structure with two ‘acoustic black holes (ABHs)’ on both ends, referred to as the beam with dual ABHs, is proposed as a shock testing device. The beam with dual ABHs is capable of simulating diverse shock environments by controlling the applied force because it can be regarded as an infinite beam at high frequency range with the aid of the anechoic terminations by the ABHs.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beam with dual ABHs, we develop a wave-based method that uses the reflection matrix of an ABH to perform free and forced vibration analyses. From the analyses on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and shock response spectrum of the beam with dual ABH,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beam with dual ABHs is feasible as a semi-permanent shock testing de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